美军特工在安曼机场偷梁换柱,将带有病毒的芯片置入打印机内。在战略空袭前,通过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电脑控制系统失灵,整个防空系统随即瘫痪。
2009年,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开展的“震网”行动,以色列特工通过一家为伊朗提供设备设备工业控制方案的印尼公司,将美国开发的“震网”病毒植入伊朗离心机操作系统中,成功摧毁伊朗核设施中的1000台离心机,成为世界上首次通过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实施的攻击破坏。
201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配合针对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启动了“网络黎明”计划,依旧是通过特工预先植入的病毒,破坏了利比亚石油生产系统,成为典型的硬毁伤型网络攻击行动。老板,放错碟了吧?我点的“黑客帝国”,咋给我放的“碟中谍3”?
黑客天才呢?网络攻防呢?怎么满眼都是“007”!不见黑客“敲键盘”,只见特工“插U盘”。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现在大多数国家对网络安全领域多少都有些防备,重要的网络系统往往都设置在“内网”,用物理隔离的方式抵御外部网络攻击。
启用特工,通过物理手段突破“物理防御”,专业对口。另一方面通过谍报人员事前布置和渗透行动,在战争开启前悄无声息的完成网络攻击的准备工作,“一击毙命”,确保网络攻击的突然性与及时性,更好的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行动。
由此看出,美军的网络战从一开始就不止局限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作战样式从传统的黑客式网络攻击,扩展到硬件攻击和心理攻击等众多领域。打击目标除了网络空间还包括实体设施,攻击手法高度依赖国家情报系统和间谍人员协助。这种攻击行动,本质上是国家间谍行为向网络领域的延伸,是对国家情报系统与前瞻科技的有机整合,是国家战争行为中,密不可分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