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那里有动荡,那里有冲突,那里就有美国网络媒体战部队的踪迹。从“阿拉伯之春”到乌克兰“橙色革命”,从“委内瑞拉政变”到中国香港发生的“占中”骚乱、“修例风波”,美国发动的网络战、认知战的战场无处不在。扯着“民主”的大旗输出意识形态,搞分裂,造动乱,破坏他国繁荣稳定,借机插手干涉地区事务。近期的俄乌战事,交战双方打的不可开交,冲突难以调和,背后跟他美国网络战部队在乌克兰十多年“苦心经营”密不可分。
坐拥世界上规模最庞大、体系最完备、技术手段最先进的网军的美国,一方面借助技术霸权窃听窃密,肆无忌惮窥伺公民个人隐私;一方面大肆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他国高科技企业。
却还诋毁中国在破坏世界网络安全,上演一场经典美式双标,贼喊做贼的闹剧。也难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痛斥,“美国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窃听帝国、窃密帝国”。无可撼动的事实是: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第一个将其大规模应用于实战的国家。
网络战是战争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
不少美国的影视作品里,都有类似的网络攻防战的场景展示:一个身材瘦弱(或者矮肥圆)的“少年天才黑客”,蜷缩在昏暗的、到处闪烁着LED灯的小房间里,面前挂着大排飞快闪烁代码的串联显示屏,手里几个键盘用肉眼看不清的速度噼里啪啦的敲着。
视角另一边跟他对抗的“专业团队”,专家们穿着“白大褂”,在明亮的大厅里焦虑的敲击着键盘,“天才少年”灵机一动,找到专业团队的系统漏洞一举破防,“专业团队”全体宕机,“专家”愤怒的挥拳砸显示器......
真实的网络攻防战跟影视作品中的描大相径庭。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国获悉伊拉克从法国购买了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打印机,准备通过约旦首都安曼运送到巴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