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熟知西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奢侈腐化,贪得无厌,朝政腐败,结果在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在公元前771年攻陷了镐京,杀周幽王与姬伯服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史称“犬戎之祸”,这标志着西周的结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风调雨顺、牛羊肥壮的时候一般也不愿意发动战争,源于战争就是杀戮,就是生与死的过程,只有气候恶化、生存艰难时才会有很强的南侵动力,目的是为了争夺生存权,这都是被历史证明的事实。
根据现有的资料记载,在西周末年气候变得更加干燥,让干旱日趋严重。《国语》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川竭,山必崩。……”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幽王二年,三川(指西周王畿的泾、洛、渭,号称三川)发生地震。伯阳父说河流干涸之后必有地震。
当年泾水、渭水、洛水都干涸了,也发生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岐山大地震。主要的河流全部干涸说明当时的干旱非常严重。旱灾频频,王畿的人民不断东逃东土,导致王畿的人口日益减少,同时,西方、西北方向的犬戎所面对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是他们不断向西周王畿地区进攻的动力所在。王畿的人口日益减少,与犬戎的战争日益频繁,就成了西周王朝的催命符,然后再加上周幽王这种玩闹的主,西周就只能挂了。
不仅西周的灭亡与干旱有关,西汉末年、东汉三国时期、唐朝末年、元朝末年、明朝末年这些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期,所伴随的气候现象都是严重并不断持续的干旱。在我们的脑海中,封建王朝末期君王无道、朝政腐败是王朝结束的根本原因,这种说法并不错,但气候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却一般不会被提及,为什么哪?
那是因为从前朝的观点来看,后代王朝是“反贼”,以儒家的观点来说反贼是十恶不赦的。因此,后代王朝得到天下之后就必须首先将自己“洗白”,将前朝描述成昏庸无道(多数是事实)以至于天怒人怨,以彰显自己是顺天应人才登上九五之位,既然是顺天应人也就获得了执政的合法性。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导致封建王朝灭亡的其它因素包括气候因素等都会被忽略,这种忽略是必须的,是政治的要求。相反,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期,洪涝却一般不见踪影。这说明对中国历史起到严重影响的气候现象是干旱,而不是洪涝,这是由中国特定的气候、地理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第二,降水分布不均。第三,冬、夏风向更替十分明显。冬季,冷空气来自高纬度大陆区,多吹偏北风,寒冷而干燥;夏季,风主要来自海洋,多偏南风,湿润温暖。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自西而东逐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