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热点事件落下了帷幕。
第一个,是“毒教材”事件。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通报,之前引发全网愤怒的教材插图,只是存在“不美观向上、不严肃规范、不细致准确”三方面问题,最后的处理结果是,27人被问责,插图已重绘,不再和原作者吴某合作;通报里还说了,虽然教材有这些问题,但这背后“不存在利益输送”。
也就是说,在策划、绘制、审核、印刷等各个环节,一直到一本本成书送到孩子们的课桌上,中间没人收黑钱,这些教材里面的文字和插图问题,都是符合所有流程参与者的审美和价值观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觉得就该这么编、该这么画、该这么写!如果是真的,是不是比收了钱这么干更可怕?
第二个事儿,是“苏州和服女孩儿”事件。
目前,这个事件的最新进展是,警方已经归还了女孩儿的衣服鞋袜,并“表示了关心”。不过现在这个案件和这个女孩儿本身,显然已经不是重点了,舆论焦点已经被拉偏到了“中国人仇日”“中国人极端民族主义”“中国警察官僚主义”“中国人缺乏包容性”“中国人不自信”上,从“站不起来的民族性”到老生常谈的“体制问题”,炸出来一堆各种冷嘲热讽。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一下,这个事儿一路发酵到现在,还有人在讨论“日本投降日”吗?没有!所有的话题都集中在了中国人有没有做错、要不要“反思”上,一个本该铭记历史的日子里,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没被谴责,中国社会反而先自我撕裂了!
在这两个事件收尾的同时,另一则国际新闻却并没有引发很大的热度——
日本媒体日前报道称,为了“完善国内外支持日本政府和自卫队活动的环境”,防卫省将在2023年年度预算中,列入专项经费,以分析海外的“虚假信息”,并积极发出“有利于自己国家的正确信息”。
具体的做法是,在明年的《防卫计划大纲》《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外交和安全文件中,日本会将“认知领域”设为自卫队的第四大新领域,成立专门部队,集中力量建立“认知作战”的能力。这里的“认知作战”,就是通过操纵信息的传播,将公共舆论武器化,不断分化敌国内部,制造社会怀疑、扭曲社会信任,或者施加特定影响,以争夺敌国民众的“制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