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是在国际上发生冲突的双方就像两辆在同一车道上相向而驶的汽车,如果他们谁都不退让,那么最后会相撞造成两败俱伤。而如果其中一方退让,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但退让的那一方会被认为是“胆小鬼”,从而承受失败带来的各种损失。
所以佩洛西的行为对美国有没有好处,主要取决于事件的最终结果:
如果她干了这个事而美国又没有遭到强烈的反制措施,那么美国就成了“胆小鬼博弈”中的胜者,他们的话语权会增加,并获得更多的博弈筹码。但如果美国遭受到了强烈的反制措施,那么他们在该地的话语权就会不升反降。
这个局面就有点像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谁硬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挑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在这个博弈里面,中美两国各有各的问题需要面对:
对中国来说这里是核心利益,退让空间很小;但最合适的时间点还没到,所以我们不希望自己的节奏被打乱。
对美国来说他的潜在代价不大,因为就算真的捅出大篓子,挨揍的也不是他自己。所以他们折腾的空间很大,可以轻松地在这个问题上频繁挑衅。但也正因为这里的利益对他们来说并非核心,所以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其实美国众议院议长在1997年就访问过一次台湾(金里奇),当时各方的反应是比较低调的。不过现在的情况今非昔比,佩洛西一句话就直接导致两国的气氛剑拔弩张。
这根本上还是因为跟当年相比,双方的实力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中国有了更多的底气,没必要再继续忍气吞声了。
这个世界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你有多大的实力就摆多硬的态度:弱则退守底线,强则针锋相对。
不过尽管我国在核心利益上没有退让的空间,但因为我国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所以应对当前局面可选择的反制措施还是比较丰富的。
比如说我方可以通过诸如飞越台湾上空之类的方式来改变两岸之前的一些行为默契,重新确立新的规则;亦有可能对东沙或太平岛之类的目标采取一些实质上的军事行动。
如果美国真的进一步,而我们也能抓住机会进一步的话,那其实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因为美国进一步后终究会走,我们进一步后就待在这了。
当然也不排除直接驱离的可能,不过这个可能性较小。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那说明我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总的来说佩洛西此行需要冒的风险不仅不小,而且很复杂,她应该会非常纠结。而作为一个意见领袖,她有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来处理这个局面值得怀疑。我觉得她可能需要加强一下学习,并做出一个自己的判断:现在的局势和97年金里奇所面对的局势相比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