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拿台湾当令箭,佩洛西挑衅,中国还有什么王牌?

作者:
2022-07-28 09:03:16

所以,美国高层迅速统一思想,放下意识形态的成见,并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拉拢“新中国”的工作中,时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成为中美“破冰”的使者。

但问题是,美国想拉拢“新中国”不假,却拿不出拉拢的诚意,甚至连帝国主义高高在上的架子也不愿意放下,这让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大为不满。

恰逢彼时的斯大林,已经从渡江战役中看到了我党坚决不允许南北朝的雄心,更强烈感受到了我们在美苏远东争霸中的巨大作用。于是在毛主席于6月30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后,我们确定了一边倒向苏联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随即迅速升温。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非但没有及时妥协,反而继续端着所谓的架子,最终直接导致中美接触的折戟沉沙,8月18日毛主席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宣告了中美接触的失败。

然而,美国并未放弃努力,毕竟一代新中国与苏联携手并肩,苏联势力直接兵临所谓的“第一岛链”,美国在西太平洋乃至亚太的局面将极其被动,所以美国在拉拢不成的情况下,终于选择退而求其次,企图以台湾问题做诱饵,推动新中国在美苏中间中立,毕竟只要新中国不倒向苏联,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就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帮占据的台湾岛似乎显得无足轻重。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美新闻俱乐部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危机》的演讲,宣称国民党已经被中国人民彻底抛弃,同时在描述美国在西太平洋从阿留申群岛一路延伸到菲律宾群岛的安全防线时,有意将南朝鲜和中国台湾排除在外,表达了美国不干涉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官方态度,推动新中国保持中立可谓不遗余力。

然而,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审时度势,早已做出了“一边倒”的外交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踏上了访问苏联的列车,并在艰难斡旋后与苏联在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立了两国的盟友关系,美国再度陷入被动局面。

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彻底打破了既有格局。随着杜鲁门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奄奄一息的蒋帮死灰复燃,新中国失去了解放台湾的历史契机。

美国第七舰队公然侵略中国,破坏新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野蛮行径,彻底激怒了新中国,并成为新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要动力。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起死回生的蒋帮一度成为美国的反华反共前沿,蒋介石甚至一再向美国表示要从自己的残兵败将中挑选精锐到朝鲜半岛给美军助战,但美军摄于其不堪一击的战斗力最终严词拒绝。

1953年7月27日,随着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订,新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中美两国也彻底反目成仇,进入了长达20年的针锋相对。

1954年12月2日,美国政府同蒋邦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规定一方也就是蒋帮有难,另一方当全力支援。但也规定了蒋帮反攻大陆必须征得美国同意,企图将两岸分裂的现状固定化、永久化,搞“两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