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美国在舆论上营造的压力,这些国家不敢在战争初期就表明态度,毕竟谁也不想被美国安上一个“反民主”、“反人权”的帽子。但硬扛了5个多月,这些国家终于支撑不下去了,近期开始不断促成俄乌和谈,最起码也要在粮食运输上有所突破,这其中尤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为最。对域外国家,埃尔多安向来是“雁过拔毛”,能薅多少羊毛算多少,但这次事关自己切身利益,埃尔多安也不得不“仗义”一次。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份粮食出口协议长期无法达成,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担心运粮船只里面夹带武器,而乌克兰担心俄罗斯日后翻脸不认人,两方互不信任,都觉得对方别有所图。土耳其人吃的小麦很大一部分都要从乌克兰进口,埃尔多安是等不下去了,再等下去愤怒的民众估计又该把矛头指向自己,于是便主动提出来要当中间人,这才促成了本次协议的签订。
而对乌克兰来讲,全国GDP很大一部分就是靠出口粮食换来的,粮食卖不出去便毫无价值,乌克兰自己又能消化掉多少呢?赶紧出口换取外汇才是正道。乌克兰即便想用粮食出口要挟西方国家,现在也已经不是时候了,当下的形式是泽连斯基比这些国家更着急,民众卖不出粮食换不来钱,他们的怒气往哪里发泄?只有自己当初选出来的总统了。
这份协议对各方来讲都算是皆大欢喜。乌克兰积压的粮食运出去了,外汇收入有了保障;那些缺粮的国家也有了喘息的空间。而俄罗斯也凭借这些协议从美国那里赢来了让步。据伊朗媒体报道,普京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交换的条件,他已要求国际组织取消所有与俄罗斯谷物出口有关的限制。
不过,这份皆大欢喜的协议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它离解决当下严重的全球粮食危机还差得远。国际粮价飙升不单单是因为乌克兰粮食出口受限,还有一些列其他因素的推波助澜,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
首先它离不开新冠疫情的影响。疫情之下,外国普遍采取“放水”的金融手段,给民众发钱以维持其基本生活和市场运转,这固然在初期笼络住了人心,但当初放得有多欢现在收尾就有多难,哪有一本万利的买卖?
“放水”大户美国正面临着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当初美国政府放的水现在都浇到了自己头上。而通胀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