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滴滴违法事件的核心不在80亿罚款,而是这个

作者:
2022-07-22 10:17:26

但是这些互联网大厂丧心病狂的“侵害了哪些数据”?

对我们又有哪些危害?我们一直缺乏直观概念。

这次滴滴的“罪行”,让我们看清了“软件使用前那一个个是否同意权限”的按钮,背后连接着怎样的个人隐私黑洞。

我以前的文章更多聚焦“国家安全”,可这种“涉及几亿国民的信息泄露”,几亿民众的信息安全,就是最大的国家安全!

这次公布的滴滴侵害用户隐私信息主要是八个方面:

第一,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第二,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手机相册的许多截图,剪切板,以及下载哪些应用,和“打车软件”有什么关系?

按照滴滴超2亿的注册用户来判断,平均每人的剪切板,应用列表被滴滴读取了40多次。

第三,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这一条可以说是“罪行深重”而且危害极大,我们每个人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说与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进行了绑定。犯罪分子或者敌对势力掌控我们的人脸信息,可以便于突破银行的转账系统,窃取我们的财富,同时盗用我们的人脸信息,还能从事一些犯罪活动。

滴滴更加可恨的是,将人脸信息和职业,亲情关系,家庭公司地址绑定,一旦信息泄露,这可以成为不法分子特别是诈骗分子最完备的“资料库”。

第四,违法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第五,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这两条分别严重侵害乘客用户和几千万“司机用户”的隐私信息。在个人乘客方面,1.67亿准确{经纬度}信息,平均每个用户都被采集过。

滴滴的几千万司机,并不是他的员工,而是另一种层面的“用户”,国家监管明确,他们的身份证隐私信息不允许“明文保存”,结果滴滴存了5780万条,可以说是我国“全民适龄驾驶人群”的半个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