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中,我国站在阿拉伯兄弟一边,也站在主持国际公义的历史经纬,赞同联合国通过的“两国方案”。
因此我们几乎给了巴勒斯坦等同国家的待遇。
相反,美国因为被犹太资本深度绑定,从来就不承认“两国方案”,至今称呼巴勒斯坦,依旧是约旦河西岸。
即便美国在巴以冲突中明显偏帮以色列,可曾经的美国,依旧是巴以问题最强力的影响者,甚至接近“仲裁者”地位。
九十年代,克林顿曾经将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的阿拉法特拉到美国举行“三方会议”。
当时全球媒体聚焦下,克林顿傲娇的站在巴以一对宿敌领导人中间,轻蔑的笑容,就是告诉全世界,“我就喜欢你们看我不爽又必须听我支配的样子”。
巴以冲突已经几十年了,虽然美国摆出“仲裁者”的姿态,却从来没有在巴以冲突中,发挥建设作用。
这次拜登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豪放的“承诺援助巴勒斯坦3亿美元”。可在拜登踏上沙特国境线之后,巴以双方就开始火箭弹导弹激烈互射。
巴勒斯坦外长更是将巴以冲突的激化,定义为“拜登外访鼓舞以色列的结果”。
今天的美国国力,已经不可能支撑拜登在巴以冲突中,有九十年代克林顿那样说一不二的底气。
因此,拜登这次以“调解巴以冲突”为名开启的访问,原本就是去“务虚”的。只是更打脸的是,要是外访“务虚”没作用就算了。
结果是有“作用”,作用就是本来和缓的双方,军事冲突更激烈了。
拜登在以色列访问期间,在美国媒体吹嘘中,最务实的,是组建了一个新“四国联盟”。
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本来已经组建了一个“奥库斯”四国联盟,最后的结果是反华的澳大利亚,知道什么叫“澳哭死”。
这次美国继续拉上印度,多加了中东的以色列和阿联酋,组建了一个“I2U2”.
因为印度,以色列国家英文名都是“I”打头,美国和阿联酋都是“U”打头,才有这么奇怪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