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仗着本土以及嫡系盟国的庞大需求,美国民用航空不大可能重蹈造船业的覆辙,但只要能削弱一部分,叠加美国体系化腐败和金融资本渗透,其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成本也会大幅抬升。当产业链不行了,美国军机制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重蹈军舰建造的故事——成本抬升、BUG增多、制造成本延长,进而最终影响到其战力维持和提升。
这就是用不打仗的方式,削弱美军的逻辑。现代军事博弈,具体到硬实力层面,就是科技和工业的双重比拼。科技攻关是一方面,但工业制造,同样十分重要。在不存在明显代差的情况下,谁家能够快速、廉价的制造低故障率的军工产品,谁就能在硬实力方面获得优势。中国国力和影响力大幅超越美国尚需时日,科技方面大幅超越美国更非非中短期内可以做到。
但在当下以及不久的将来,我们在这两项中实现跟美国的大致同代,完全具备可能性。在综合实力和科技能实现跟美国的大致平级的情况下,依托民用工业产业链的规模和性价比,壮大自己的同时削弱美国军事力量的基础,构建出质级差距的军力规模优势,以此压过美国建立在同等代差下的些许技术优势,这个在逻辑上的可通的,在现实中更是可行的。
只要实现这一步,中美在军事方面的攻守之势,就会发生逆转。中国军队,就不再是为了阻遏美国威胁我们利益而生的被动防御性存在,而有可能成为我们主动施压美国,逼其妥协吐出部分既得利益的又一个进击性筹码。而这,也是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爆发,技术推动军事形态根本性升级之前,中国军队反超美军的最合理路径。是不打仗而削弱美军,摧毁美国全球霸权军事基础的最科学打开方式。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