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辽宁首富彻底凉了,手握一手好牌,打个稀巴烂

作者:
2022-06-28 11:47:33

说可行,是因为工业尼龙厂里的产品有运输专用的打包带,这种尼龙打包带有专门的打包机,从设备到工作原理,他都门清。为何他如此精通机械方面的知识呢?这是因为柳长庆就任工业尼龙厂厂长之前,曾做过农具厂副厂长、机械厂销售厂长,都是行业内企业。可以说,基于传统打包机研发出纸币打包机,那是水缸里捉乌龟——手到擒来。

更关键的是,柳长庆还上过企业培训班。他清楚记得课上讲过,任何经济危机后,最先恢复元气并蓬勃发展的产业几乎都是金融业。同一时期,金融机具行业在国内几乎为零,产品服务十分不完善。既然啥都没有,那就我来干吧!方向定了,下一步就是尽快实现目标。但是将笨重粗大的打包机变成灵巧细致的钞票捆扎机,还是有一定技术难度。好在柳长庆当时还是辽宁科技大学的兼职教师,在科研团队这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他开始召集人手,组成科研团队,开始机器研发。

只是,研发期间的困难远超柳长庆的想象。在找不到参考产品的情况下,所有人只能在车间,凭着自己想象靠虎钳、锉刀、台钻、万用表一点点琢磨。历经一年多时间,团队终于研发出了首款自动扎把机。可这玩意太新了,无论柳长庆如何推销,两年时间都无人问津。1998年,柳长庆托朋友联系到北京一家银行的行长,对方同意“看一看,再说”。北京不仅有客户,更是国家的金融中心。如果能借此得到行内专家的首肯,那效果肯定不一样。激动无比的柳长庆当即带着团队和机器赶赴北京。按照当时金融系统的规定,金融机具的容错率不能超过6%。

可在北京接连演示了四天,自动扎把机的失误率一直超过10%,看得银行方面直摇头。最后,北京这家银行宣布,再给一次机会,如果失误率还是这么高,那就“下次再合作”。面对自己花费了全部精力和心血的设计,柳长庆哪敢再等“下一次”。当天晚上,柳长庆带着团队在招待所重新将机器拆卸检查,一遍遍调试。等忙到凌晨时,所有人困到连外壳的螺丝都拧不住了,每个人都困顿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