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现在美国的战略明显正在转移重心,拜登近几次出访的重头戏,莫过于亚洲的日韩,中东的以色列和沙特,欧洲已经很久没有得到拜登的垂青了。现在在背后给立陶宛撑腰只是例行之举,并不真打算在欧洲接着和俄罗斯耗下去。目前普京和拜登本人都没有对此事发表意见,欧盟也只是推出来一个发言人,这明显是不想把事情闹大。由此也可断定,此事最后肯定不会以军事方式解决,而是以立陶宛和俄罗斯各退一步遮掩过去,最快这个月就会有结果。
这件事也为中国未来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定参考。煽动小国挑衅自己的对手,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就用得十分娴熟的手段,相当于是在外交领域的某种“斗法”,对此既不能过度反应又不能毫无反应。过度反应容易引起战略误判,使局势升级,同时也起不到什么效果;毫无反应又会让人觉得软弱可欺,最后只会变本加厉。
而且这一情况未来会出现的更多。在下一次产业革命迟迟无法到来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其实是在分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中国越是发展分到的蛋糕就越大,这必然会挤占其他国家的发展空间进而招致它们的敌意。举例来说,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成功跻身世界一线水平,然而传统汽车制造大国德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乐观,几乎是一步慢步步慢,而中德蜜月期恰恰是德国汽车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连德国这样的大国都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那些产业链单一的小国了,中国发展产生“马太效应”是他们无法招架的。
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还是依靠外交上的智慧,并不能动不动就鼓吹刀兵相见,否则不光得不偿失,还容易失道寡助。马上得天下不代表就能马上治天下,该怎么样把我们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是未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立陶宛已经在这个领域给我们出了一道题,该怎么解题,或许俄罗斯能给我们一点参考。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