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拉夫罗夫和一众海湾阿拉伯国家集体见了一面,拉夫罗夫说,海湾国家了解俄乌冲突的性质,确认了不会参与对俄罗斯和白俄的制裁。
而这个“冲突的性质”既然是由俄罗斯解释的,那隐藏着一层意思,就是海湾国家倾向认同俄罗斯的说法,在冲突中站俄罗斯一边。
之前拜登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不惜纡尊降贵给自己口里的“贱民”沙特王储道歉,现在看来,工夫全白费了。
而根据最新的消息,拜登为了控油价,过不久又要去沙特了,美联储称,这可能让美国领导人“在公众面前蒙羞”,但哪怕“蒙羞”呢,也还是晚了俄罗斯一步。
6月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出来说,短期内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取代俄乌的粮食供应,但是对俄制裁限制了俄罗斯的供应能力,同时又让俄罗斯限制了乌克兰的供应能力,所以他们建议西方好好考虑,是否要继续维持对俄制裁。
把这话捋直了,就是说对俄制裁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呗?
联合国要质疑西方的制裁也不是不可以,但要知道,就在此前一天,拉夫罗夫才刚定调,说西方对俄罗斯的船只、物流和金融制裁,才是加剧粮食危机的原因。
拉夫罗夫前脚说完,联合国粮农组织这后脚就出来应和,这不是在支持俄罗斯的说法么?
最诡异的是,连国际刑警组织都出面说,西方国家向基辅当局提供的武器,很大一部分无疑会最终落入有组织犯罪人员手里,就像曾经在巴尔干、非洲发生的那样。
那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西方是不是要收紧某些武器的援助,甚至重新考虑军援计划?
是不是很奇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刑警组织,这种照说和俄乌冲突八竿子打不着的组织,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逆西方潮流的存在?
还有波兰,在几个月的死硬反俄之后,为啥又突然对乌克兰冷淡了?
西方舆论场,怎么就从对抗前线,变成劝降主阵地了?
而且,这些“反常现象”,最近是不是过于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