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1月举行第14轮军长级会谈时,印度方面传出的消息是,正在考虑放松对部分中国投资的限制。只是,波折再次出现,新德里很快掀起又一轮针对在印中企的调查。
看起来,新德里对在印中企的态度,如同6月的天说变就变,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它“随时可以打击的对象”。
事实上,就连一些印度人自己都倾向于认为,印方针对中企的调查“是一场精心策划行动的一部分”。
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教授杨怡爽此前曾就此撰文称,印度对中企发动“突袭”既“理性”又“不理性”。
这类行动的出发点是短期政治考虑,非常不理性,它的执行手段却很“理性”。
查处“偷税漏税”,放到哪个国家都是“合法合规”的理由,它可以辩称,这是没有政治动机的正常行为。
新德里选择的对象也很“理性”:小米、OPPO等在印度手机市场根基深厚且本地化程度高,不太可能会为了几次打击就立即放弃和撤离印度市场。
经过如此精心的算计和尝试,新德里已经认识到,打击这些在印中企成本低廉却可以收获颇大,相关政策还可以根据中印关系的起伏随时进行调整。
眼下这波所谓“调整”的大背景之一,就是印方自认为已经如愿减少了“对华经济依赖”。
按照印方统计,美国在2021-2022财年已经超越中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中美印贸易额为1194.2亿美元,中印贸易额为1154.2亿美元。
有印度学者据此认为,印度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会给美印合作带来巨大商机。
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中印双方统计口径不同,导致各自公布的贸易数字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