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美国收割全球,四大粮商会让中国人吃不起饭吗

作者:
2022-05-11 16:15:20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粮食产业?

2005年,在中国大豆产业上赚翻了的国际巨头粮商们卷土重来,想要再次通过金融期货向中国小麦下手的时候,马上就发现:不灵了。从2005年12月到2008年7月,国际小麦价格从291美元/吨涨到了1334美元/吨,翻了近五倍。玉米的价格也从185美元/吨涨到758美元/吨,翻了三倍。但中国国内的小麦和玉米价格则稳得惊人,三年总涨幅被巧妙地控制在了40%左右。

国际粮商做多吃进,中储粮就高价抛售,你买多少我就卖多少。从刚开始的以月为单位抛出,到后来的以周为单位抛出,到了2008年,甚至开始每隔一两天就做一次抛售。多空大战打了三年,国际粮商愣是越买越怕,觉得中国粮仓怎么跟哆啦A梦的口袋似的无穷无尽,最终纷纷认亏跑路。

交割日的那一天,中储粮集团放话中国的储备粮食还有1亿吨,足够全中国人吃一年。此后至今没人再来挑战中国的主粮价格。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中国也全身而退。是的,所谓的粮食危机,从来就不是粮食不够吃了,而是粮价涨得太高,吃不起了。粮食战争的根源,本质上就是对粮食定价权的争夺。改一改基辛格的话,就是“谁控制了粮食价格,谁就有望控制全人类”。

局长在过去讲过很多中国商品国产化道路中所面临的产业链困境,主要涉及的是两种模式:一种是竞争对手利用上游技术/原材料优势地位,来卡我们下游消费品的生产销售。

比如芯片、操作系统、零部件供应对汽车、手机、机床的限制,都在这个逻辑之内。另一种则是通过下游销售终端品牌的强势,逼迫上游厂家更换供应商,扰乱中国稳定的产业结构。典型案例就是新疆棉事件中欧美对中国纺织业的打击。

但在粮食产业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行的产业链打法,则比这两种都要复杂得多,是真正的产业链战术之集大成者。这些跨国粮食巨头通过掌握种子、饲料、化肥等关键节点,形成全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只要种植、加工、消费、供应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被打开,就可以很快被顺势攻下上下游所有环节,结局就是本土市场迅速沦陷。这种布局甚至还可以扩散到对一国饮食习惯的改造。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就在恢复了粮食自给能力的情况下,迫于美方压力,继续接受美国的面粉倾销。各大粮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动员日本各界甚至是学校教育,宣扬面粉营养价值远远优于大米的说法。甚至在日本设立了“饮食改善协会”,派专人为日本学校食堂制定“面粉菜谱”,还在社会上培养了一大批面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