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芬兰反而在加速“乌克兰化”了。被拿来作为“中立模板”的芬兰,也让这一战给刺激到了,态度大变,坚持多年的“中立”人设也不认了,作为大国缓冲地带的政治觉悟也不要了,不招惹大国的政治传统也不顾了,最后憋出了一句话——我也要进北约!
为什么要说“也”呢?大家想想,这种从前平安无事的国家,突然和家门口的巨熊撕破脸皮,铁了心要投向西方阵营,成为北约与俄罗斯对阵前线的剧本,眼不眼熟?对,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就是这么干的!所以,芬兰实际上是在走乌克兰的路子,变得“乌克兰化”了!
打出来的“芬兰化”要知道,芬兰70年的中立地位,可不是随便来的。早先,自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时起,芬兰还只是俄罗斯治下的一个大公国,十月革命后,芬兰才算是趁机独立出来了。但要说独立,那也是相对的。因为芬兰这个位置,正卡在苏联面向波罗的海的西面门户,是西面攻击莫斯科的主要战线,这就注定了,它和苏联的安全形势是深度绑定的。或者说,芬兰本身就是苏联安全环境的一部分。
这种关联在二战的时候到达了高潮。二战前夕,小胡子为了扩大德国的防御纵深和获取自然资源,首要的扩张方向,就是波罗的海沿岸。因为一旦控制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就分别能从海上和陆上,对英国和苏俄两个大国实施战略包围(如上图)。这个时候,斯大林最不放心的就是芬兰。原因很简单——芬兰离当时苏联的“第二首都”、军事工业中心、革命摇篮的重镇列宁格勒,只有区区32公里。
那么,一旦德军借道或者占领芬兰,列宁格勒岂不是暴露在敌人的大炮射程之下了?为了消除这个bug,斯大林提出,以两倍面积的不毛荒地,交换芬兰的一些沿海岛屿,以供苏联建设海军基地。这种无理条件,理所当然地被芬兰拒绝了。于是,在德国攻占波兰西部之后,眼看着苏联的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恼羞成怒的斯大林决定打进芬兰,自己打出一个缓冲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