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二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建立,以美苏两强为首,世界被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旋即冷战开启。虽然美苏争霸使世界进入撕裂和敌对。但由于恐怖核平衡的形成,两强之间的正面冲突变为不可能,进而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两强的非战争型对抗模式,也为两强内部的政治经济整合奠定了基础。
西方阵营这边,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硬通货地位,使自家的主权信用货币,成为西方的世界货币。这为美国接下来经济整合西方奠定了基础。战争结束后,美国旋即启动马歇尔计划,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美国实现了对欧洲的经济主导;随后,鉴于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失败,雅尔塔体系下的东亚政治格局被严重冲击,美国开始重新审视日本的战略地位;
并在朝鲜战争爆发后,重新扶植日本,再加上后来的韩国、台湾地区,东亚的美国势力范围,也在经济上逐渐融入美国主导的经济合作体系。这就是全球化的雏形。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全球化能够成型,有几个基本条件:首先是技术条件。也就是人类技术的发展,足以支撑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实现。
这个其实早在二战前,随着电报、电话、轮船、飞机的出现,就已经初具雏形——信息和交通两个关键因素已经具备。二战后,这些技术成果的大范围普及,更为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一个拥有绝对优势的领导者。二战后,全球主要国家基本上都被打的七零八碎,只有美国本土完好无损,并且大发战争财,不仅自身经济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以参战为条件,接管了英法的大量优质资产,最后又通过战争,实现了对轴心国的全方位占领——这种此消彼长,使得美国经济在战后傲视全球,西方阵营内部的政治军事影响力,更是无以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