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6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拜登将在5月12日和13日于华盛顿特区接待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相关声明表示美政府“致力于推进建设自由、开放、安全、联通和有韧性的印太”。有分析认为,该峰会是拜登政府接触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国-东盟特别峰会”能顺利召开吗?
实际上,美国为这场峰会铺垫已久,只不过前期进展并未如其预想的那般顺利。从峰会召开时间上,便能看出些许端倪。此前,美国曾单方面宣布这一峰会于3月28日、29日召开,然而实际到访美国的仅有新加坡领导人。随后,白宫表示无限期推迟该峰会。
拜登政府擅定与东盟的峰会日期是当初计划泡汤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东盟国家领导人曾提议过几个日期,但遭到美方一再更改。而今峰会日期再次被“官宣”,是否就意味着峰会能顺利召开?这不仅在于协调美国和东盟领导人与会议程的难度,更是在于美国和东盟国家能否消除阻碍彼此会面的分歧。
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此前访美期间的有关表态中,我们便能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就体现在美国口中所谓“自由、开放、安全、联通和有韧性的印太”,并不见得是与东盟的“共同点”。3月29日,李显龙与拜登举行会晤。期间,拜登多次提及“印太”一词,李显龙则使用的是“亚太”。美国所谓“印太战略”一定程度上含有“反华”意味,而李显龙使用的“亚太”则能体现出相对中立的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东盟与美国都存在自有的“印太战略”。相较于美国的安全性色彩浓厚、指向性明显,东盟则认为这不应完全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其强调的是具有包容性的务实合作,以及为了维护东盟中心地位而不选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