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概念,能够做出的合理解释有3个:
越是强大的国家,越是懂得运用非战争的手段去斡旋周边局面。
选择战争是大国的最后一道底线,但俄乌战争再一次证明,美国显然不敢轻易突破这层底线。
从过去10-15年中国给地区形势带来的显著变化来看,印太区域已成为事实上的中国主场。
相比之下,虽然美国从2013年之后高调重返印太,但前前后后换了三位美国总统,分别从外交、经济、军事等3个角度全面打压中国,却依旧没能改变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场优势。
既然美国亲口承认了“大国之间无法直接开战”,那么中美之间的博弈就只能是以更广泛的代理人角度来展开。
基于这个事实,如果把时间线延长到未来10-15年,那么美国该考虑的就不是什么高烈度战争,而是如何保留自己在该区域的仅存利益。
目前来看,起决定性作用的依旧是对周边地区话语权的争夺。长期以来,美国力图在亚洲建立的并非是类似“亚洲小北约”那样的共同防卫体系,也并非“跨大西洋合作组织”那样的对等经贸体系。
即使奥巴马时代提出了所谓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架构,但特朗普一上来就给他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