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30日,美国商务部表示,正在调查一些将成品出口至美国的中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是否通过将零件运往亚洲其他国家进行组装以逃避关税,同时还可能对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而这四个国家正是中国光伏产线主要海外投资地。
美国既然这么干了,欧洲会不会跟不清楚,但进口中国光伏零部件搞贴牌的可能性多半是没了,那就只剩下搞贸易壁垒这最后一条路。
但问题是正儿八经的重建本土太阳能制造业欧洲能行吗?
在某些人固有的印象里,中国光伏产业能有今天,全是靠对内依赖政府补贴压低生产成本,对外依赖倾销增强价格竞争力,本质上仍然是阿斗,在西方倡导的市场经济环境里根本经不起打。
这里要明确两点:
首先,最早对光伏产业搞补贴的恰恰是他们口中讲市场经济,强调政府不得干涉企业运作的西方国家。
德国从2000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开始搞光伏补贴政策,2004年修改法律文本,由补贴企业转向补贴居民,进一步加强补贴力度,10年时间,累计补贴总额超过1000亿欧元,占德德国政府在新能源领域补贴总额的56.2%,是中国的3倍之多。
在德国的带动下,西班牙、日本等国纷纷投入重金搞光伏补贴,愣是把2004年不足50美元/公斤的多晶硅价格,推高至2008年的400美元/公斤,4年时间涨幅高达800%,直到金融危机后才稍有熄火。
其次,中国光伏产业早过了搞补贴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