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在小说《三体》里,借叶文洁的嘴,讲到一门未来可能会有的学科,叫做宇宙社会学。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要构建知识体系的大厦,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三体》里宇宙社会学的基础公理有两条: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简而言之,生存是第一法则,文明具有扩张性,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同文明一旦相遇,为了各自的生存,不得不展开激烈竞争,去争夺有限的资源。
刘慈欣太睿智了,他把地球上生物种群之间生存竞争的演化逻辑,搬到了宇宙这个大舞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小说,让读者能够从“生存”的维度进行思考,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到底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正义”。
别以为这个道理只有刘慈欣才懂,其实美国的上层精英们很早就懂了,不但懂,而是很懂。我说的“懂”,不单单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上,美国人一直在认认真真地实践,他们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乔治·凯南,人称“冷战之父”,最早提出美国应对苏联实施“遏制”战略,最终被美国采纳。毫不夸张地说,凯南是重塑二战之后世界格局的主要人物。
1948年,凯南担任美国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在他撰写的“政策研究第23号”文件中,有下面几段话,颇耐人寻味。请大家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
“我们拥有50%的世界财富,但只有6.3%的世界人口。……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无法不成为嫉妒和怨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