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欧盟力图有所作为、展现国际形象。
强化对欧洲安全议题的发言权,有助于欧盟实现“战略自主”。
而1月中旬,3场涉及乌克兰局势的对话,欧盟均未受邀参加,颇感“受伤”。
博雷利近日针对乌克兰局势声称,“两个超级大国瓜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时代已经结束”,并表示,欧盟在涉及欧洲安全的谈判桌上没有一席之地“是不可接受的”。
马克龙也宣称,欧洲人应开启与俄“单独对话渠道”。
再次,法德“双核”首脑有意提升本国和本人威望。
马克龙就乌克兰问题“亲力亲为”,既可体现法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责任心”,也有利于今年4月的总统选举。
上任不久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有意借此显示自己能够在“后默克尔时代”胜任德国乃至欧盟“当家人”的角色。
面对乌克兰局势,欧盟与美国的立场和步调明显不一致,说明欧盟正在反思和调整既往政策。
欧盟致力于缓和局势,与各当事方保持沟通。
不过,欧盟的努力要真正见效,还需闯过几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