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口数据发布都会引发颇多关注,除了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老龄化加剧、流动人口增多等,都会引发讨论。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出生人口减少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口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时说道。
怎么看去年人口增加48万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智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2021年人口总量增加了48万,也意味着之前人们所担心的人口会在这一年发生负增长的情况没有出现。
“未来的两三年之内,可能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但随着全面三孩政策落实带来的刺激和作用,可能使得人口总量达到高峰的时间会延续一两年。”王智勇说。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2021年人口仍然实现极微小的正增长,但这也说明,我国的人口基本到顶,处于从人口正增长向人口负增长的转换时期,人口总量的转折性变化大约会在2022年到2025年之间实现。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而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5‰。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净增长都出现了进一步下降。
出生率下降有多重原因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宁吉喆在发布会上给了3个原因,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减少了约300万人。其次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也在推迟,加上婚育成本提高等多方面的因素,年轻人的生意意愿有所降低。第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国际上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有所下降。
王智勇也表示,过去两年疫情,对人们的预期也产生了影响,就业、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稳定不确定情形下,生育子女的决策也会更加谨慎,毕竟生孩子意味着未来的一大笔开支,包括时间精力的投入。所以当未来的预期不确定的时候,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会受到影响。
二孩占出生人口比例上升到43%左右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人口总量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