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个关于中国人长相的词火了,这就是“眯眯眼”。
所谓眯眯眼,英语写作slanty eyes,乍一看会觉得是个中性词吧?可是当看到欧美的种族主义者,对我们比划特有动作,嘴里嘟囔这个词的时候,恐怕没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对中国人心怀善意的词语。
长期以来,在“白人至上”主义横行的欧美等地区,中国人眼睛的形状一直是华裔群体被压迫的一种表现。这点美国尤甚,在美国早期的电影和漫画中,中国人都会被傲慢的白人画上小眼睛——“眯眯眼”(slanty eyes)。这是典型的,肆无忌惮地对中国人进行排外、歧视性的行为。
“眯眯眼”的诞生,与“东方主义”审美关系紧密。上世纪,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了“东方主义”的概念。他认为,西方艺术家眼中的东方并不是真正的东方,而是经过西方人想象、夸大和扭曲的东方,是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目的是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侵略步伐逐渐深入,他们树立起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落后”“野蛮”“未开化”的刻板印象,进而将破坏、掠夺和屠戮的行为堂而皇之地美化为“给东方带来文明”“使东方开化”。他们塑造出堕落淫荡、冷酷残忍、虚伪狡诈的东方犯罪集团首领“傅满洲”,作为当时文艺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人形象。
“傅满洲”和他所代表的“黄祸”(即宣扬东方人为“黄皮肤的恶魔”,给西方带来灾祸),成为西方侵略者洗白自己的绝妙托词。
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和三只松鼠的广告,加上奔驰的广告,眯眯眼这个话题又成了舆论热点。今年以来,这已经是第三波了,之前清华美院的走秀是第一波,十月份摄影师陈漫的迪奥广告是第二波,现在又来一波。
当然,每一波关于眯眯眼的争论中,都会有人为之洗地,不过每次套路都有点不太一样。
比如说前两波的舆论主要是批评艺术节中东方主义的毒太深,跟着西方人丑化中国人,这些人的拥趸就辩称这是高级审美,说我们普通人不懂,还是在用艺术的高级感砸我们这些不懂艺术的土包子。到了这一波,就完全不同了,三只松鼠广告中的模特直接跳出来反问:眯眯眼就不配做中国人了吗?
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转移话题,从来没有人否认中国人中也有眯眯眼这种长相,而且之前的关羽和佛祖的塑像中也都有类似的造型,甚至古代美术作品中也有眉眼很细的这种风格的仕女图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