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现在地咋种,咋管?孟庆山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看屏。“水稻长得咋样,有没有啥病虫害,田里水是多了少了,坐在家打开手机,一清二楚。”手机成了农民的“新农具”。
北大荒是黑龙江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时期,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德信心满满。
如何让中国粮用上中国“芯”?黑龙江聚焦种源问题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有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6个,常规粳稻、大豆、马铃薯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大豆、水稻、小麦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全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接近90%。
湖南: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
10月17日上午,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衡南县基地开展攻关测产验收,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此前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67.8公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为1603.9公斤,成功突破周年亩产1600公斤目标,并创造新的纪录。
“创造这个新纪录,第三代杂交稻晚稻组合‘叁优一号’功不可没。”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说。
湖南是杂交水稻的故乡。几十年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上不断刷新纪录。
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战略,按照政企研合作、产学研一体发展的思路,全省建立“一个产业、一个院士或专家团队领衔、一个技术体系支撑、一批良种繁育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个工作专班”“六个一”工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春耕、秋冬生产关键时节,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指导,将技术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
“现在种田呀,不仅有好种子、好肥料,还全都用上了高科技!”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村民杨玉明兄弟3人,2011年通过土地流转,把三个村民小组的350多亩水田全部承包下来,合伙种粮,今年正好是第10个年头。说起种粮,杨玉明打开了话匣子:“每年种水稻的纯收益有20万元,给其他村民搞田间机耕、机收服务,还有10多万元收入。我们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
新疆:机械生产节本增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新湖农场,9月播下的冬小麦已露出新芽。“我们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下种均匀,行距误差不超过5厘米,后期灌溉和采收就方便多了!”新湖农场二十七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唐红富说,今年农场种了1万余亩冬小麦,种植户亩均增收500余元。
新疆地域辽阔,大农业、大农机,让现代农业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纵横驰骋。2021年,新疆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2%。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让新疆粮食迈出高质高效新步伐,也让精细化理念在这方沃野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