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美国每年7000多亿美元军费的“壕气”,早已破旧不堪的国内基建却总是面临拨款“难产”。
对美国来说,搞不好基建恐怕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横在面前的难题。
由于美国目前在用的基建设施大都建成于上世纪,几十年没有翻新、发展,基建业面临断代、断层的棘手局面,基建工程师和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严重短缺。但就在这种状况下,美国还时常对来自中国的基建企业发起限制,不允许这些中企到美国做生意。
此外,基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美国国内的劳动力市场严重不足,雇佣劳动成本高企,更有国内工会、环保组织等多方掣肘,美国要想成为“基建狂魔”,道阻且长。
三
外界对基建法案也是褒贬不一。
《华尔街日报》鼓吹称,这项法案标志着白宫罕见地在政策上取得两党胜利。但康奈尔大学研究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家普拉萨德认为,想想中国几十年在实体和软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进展,美国仅靠这项法案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基建落后的情势。
拜登政府想通过“超级基建计划”振兴制造业,带领美国重登“基建霸主”地位,方向不算错,但真要学中国搞基建,一要资金持续投入,一茬接着一茬干,二要有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推动,毕竟很多基建项目面向未来几十年,投入高、回本慢,政府得担起这个责任。
但在目前美国两党斗争极化的现实中,再正确的政策都会成为扯皮的目标,有的大打折扣,有的干脆不了了之,有的前后政府“翻烙饼”,成了党争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