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货币政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将现代货币理论(MMT)这种原先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应用于现实,也就是采取了无限量货币宽松政策,说白了就是凭空印钱,并将一部分资金直接发放给居民,美联储资产负债表10月初已经接近8.5万亿美元,相对于疫情前的4万亿美元已经翻倍。
结果是一方面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快速提升,需求端快速恢复,另一方面多印出来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恰逢一次能源供需矛盾体现,提供了资本对包括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进行疯狂炒作的空间。能源价格的上涨给很多不那么富余并依靠传统一次能源发电的国家带来较大困境,比如黎巴嫩,再比如印度,发电企业因煤炭价格上涨而减少煤炭购买量,进而影响电力供给。
再说减少碳排放方面。全球减少碳排放已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在这方面欧洲走到了前列,多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已经向“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倾斜。比如德国,在2017年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为37%,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已快速提升至46%。放眼整个欧盟,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已超过煤炭和天然气发电占比的37%,达38%。
减少碳排放的整体方向固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上,因为“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断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某种意义上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风力足的时候能多发电,但并不一定与需求相匹配,现阶段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配合传统火力发电削峰填谷,长期则需要相关储能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大范围推广应用。此次欧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欧洲风量出现下降,根据气象组织Vortex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北欧风力强度平均下降了15%。由此产生的能源供应缺口需要煤炭和天然气发电补充,但煤炭和天然气供应又出现了问题,因而导致欧洲电荒的出现。
最后说极端天气问题。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的发生天数明显高于2020年,我国河南、山西等多地发生了洪涝灾害,德国出现了超级洪水,北欧风力强度下降,美国年初出现了极端严寒和山火,巴西则出现了罕见干旱现象。极端天气的增加严重影响了能源供给,比如德国今年上半年的风力发电量同比大幅缩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