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 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
这本书的大概意思就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再简单的说就是:凯恩斯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大政府”的模式,让政府主导经济发展,这也叫做“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有点像国家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都干预经济的发展,只不过在政府在“是否控制国计民生的行业”有所区别——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持有部分重要企业的股份,从而实现对资本的制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直接控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不允许私人资本介入。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让“罗斯福新政”有了理论依据,借着大萧条时期企业和老百姓都希望获得政府的救助,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干预经济发展,整顿银行与金融系、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大力兴建公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