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切实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语言。近些年,中国在气候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
初步核算,2011年至2020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8.7%,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十三五”期间,中国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量增长支撑了年均5.7%的经济增长。中国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持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截至2020年底,中国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煤电机组约9.5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超过8亿千瓦。
除了节能减排,中国在植树造林、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卓然成就也被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中国平均每天新增造林面积约12000公顷,平均每天新增光伏装机约9万千瓦。当前,中国正在开工建设一批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项目。
面对西方将节能减排武器化、政治化的行为,中国也在国际社会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国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展现气候雄心、承担减排责任。中国还提出了历史人均排放量的概念,为所有谋求发展繁荣的发展中国家发声。这彰显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家担当,表现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感。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实实在在的。
COP26前夕,中国正式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前几日的COP26 “世界领导人峰会”上所说,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国愿“以实则治”,与国际社会一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