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甚至试图把私营领域绿色投资和与气候变化无关的传统基建项目也列入官方的“气候出资”,实际提供的有效资金远低于官方通报数据。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实际提供的有效资金不足官方通报数据的一半,美国甚至仅完成应尽份额的不足20%。缺少来自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本就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更难在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排放上做出努力。
04
减排议题沦为政治工具
虽说不存在脱离政治的气候科学,但某些国家对全球变暖话题的操弄有些过头。
一方面,享受了历史福利的发达国家推诿责任。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前有小布什政府秉持环境外交单边主义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有特朗普政府以“不能支持一个惩罚美国的协定”为由退出《巴黎协定》。
如今,又一个宝贵的五年被浪费,拜登宣布重返《巴黎协定》,满心期待地企图重夺美国在气候变化合作上的领导地位,却没想到其“重建美好未来”法案中清洁能源部分遭国会削减,其在COP26上的话语权也被相应削弱。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累积排放国,美国在气候议题上的态度大大打击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无论态度如何变化,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始终居高不下。然而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却一直热衷于把气候变化的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发达国家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工业生产总排放过高,淡化人均排放量和历史排放量的重要性,甚至导致“中国人吃肉导致全球变暖”这种不符合常识的论调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