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砍价以价换量
药品前四年降幅44%-61%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此次的医保谈判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家酒店进行。
每一批有4家企业同时谈判,一般半个小时谈完一批,医保局的工作人员通过叫号请企业代表入场谈判。每家企业进场谈判的代表为3人,进入谈判会场前需交手机。
有药企人士向媒体透露称,谈判分为两轮,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底价只能靠猜测,首轮谈判报价后会告诉企业该价格有没有超过15%以内,再进入第二轮。第一轮如超过底价还有调整机会,第二轮再超过则失败。
有场外人士通过等候区的屏风向内窥探,一旦看到有药企代表出来拿手机,就知道是谈判价格遭遇挑战,需要打电话“请外援”。
对于药企来说,进入医保目录意味着什么?
安信证券指出,在过去几年多次的医保谈判中,药企的相关药物实现了“以价换量”的目标。2017-2020年,医保谈判中药品平均降价幅度分别达44%、57%、61%、51%。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过去曾有医保谈判的视频录像播出,专家们与药企代表的谈判片段被网友们戏称为灵魂砍价,“4.4元的话,4太多、难听,再降4分钱,4.36元,行不行?”
而在价格下降后,有第三方数据指出,2017-2019年经过医保谈判后纳入医保目录的药物,在2020年的销售额上相对纳入年份分别实现了128%、337%、39%的增长。
也就是说,对于药企来说,药品的价格可能会被砍下来,但是销量会被医保“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