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发生大事了!各国政要奔赴英国,中国成了主角

作者:
2021-11-06 10:16:52

他们率先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碳排放、碳交易的规则和评估体系,在联合国下的多个气候组织中占有主要影响力。和中国等国家开展合作,投资新能源产业。

欧洲最让人担忧的是碳关税。

现在欧盟碳排放成本冲破了60欧元/吨的历史新高,中国仅仅在50-60元人民币,一旦欧盟加征碳关税,这个将近400元的价差就会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新增成本,对中国贸易和产业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

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这不是说笑的。

这个问题,丁仲礼院士曾经发出质问,只有11亿人口的二十多个发达国家获得了44%的碳排放额,而剩下有55亿人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分56%的额度。按人均排放量计算,这样的配置显然是不公平的。

按时间来算更加不公平。

发达国家在一个多世纪前的工业革命中,就已经大量从事排放活动。英国因为烧煤,伦敦烧出了一个遮天蔽日的“雾都”之名,在1860年英国钢、铁、煤的产量占世界60%,工业总产值占全球的五分之二,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

在发展中国家的议程表上,发展排在减排之前,两者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COP26前的G20罗马峰会上,各国就结束对煤炭发电的国际融资达成了一致。中国在今年9月的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后发国家发展火电项目的路被锁死了。

以前工业化进程就是一条发展重工业、火电基建的历程。现在要选择技术更难、成本更贵、目前不稳定的新能源项目,要向其他国家购买碳排放配额,对于发达国家的依赖大大加深。

同样有14亿人口、世界第三大排放国的印度就很难接受当前的气候规则。

在印度有400万人的生计直接与煤炭相关,还有2700万人根本没用上电。对印度来说,接下来十年都是其工业化加速、用电需求飞速增长的关键节点,对煤炭的计划也是上亿吨的扩产。

在COP26上,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表态,到207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1949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仅有0.2亿吨标准煤,在今天只相当于一家大型煤企的月产量。2020年中国能源生产能力达41亿吨、原油1.95亿吨、天然气1925亿立方米……

靠着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成为了最大能源生产国,“世界工厂”,也存在原油70%依赖进口、煤炭主导格局的问题。

高层在COP26的世界领导人峰会致辞中,提出了三点建议: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

近期,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作为中国双碳进程的顶层设计,并还将继续出台能源、工业、电力、钢铁、交通等各领域的政策,形成“1+N”的双碳政策体系。

不论如何拖延,全球脱碳的进程只会越走越快,新能源革命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中国处在新旧能源时代转变的拐点,除了高质量发展、竞争中生存,我们别无选择。

谁在重塑人造风景?

COP26上各国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停止对森林的砍伐。

有谁注意到,在过去10年里中国几乎是唯一一个森林覆盖率在增长的国家吗?

除了美国宇航局,还有TikTok上的吃瓜网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