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玩法就跟吸鸦片似的,你大量进口国外生产的工业品,人家是机器大生产,中国还是小农经济,日本美国货比国产货便宜的多的多,那些企业在中国销售,价格非常低,压得国内根本没有任何抬头的办法。这种情况下唯一办法就是加关税扶持国内产业,可是蒋委员长还指望着关税呢,一加税国外产品在中国卖不出去,国府财政不就出问题了嘛,所以国府一直放任这种倾销。
很快中国的民族产业都崩了,生产不出老百姓所需的基本工业品,就需要进口更多,恶性循环,这也是为啥国府所谓的“黄金十年”期间,每年经济增长率10%以上,工业水平还在倒退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负责向中国倒卖物资的买办阶层风生水起,他们的力量变强后,进一步游说民国政府,甚至进入国府上层当高管或者成为实权人物,比如蒋委员长最重要的好基友虞洽卿,他就是上海最大的几个买办之一,这人曾经在“412”之前给蒋介石和江浙财团牵线,后来抗战爆发后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这么个货色,一直都处在国府核心圈子。
为啥蒋委员长在上海发动淞沪会战,多简单啊,上海就是买办大本营,也是外资在中国的根据地,蒋委员长指望买办们去找他们主子,也就是美英资本,不过日本也看穿了,对美英秋毫无犯,这俩国家也就不想管这事了。
到最后,外资和他们的买办基本上控制了中国采矿、重工、棉纺相关的全部产业,不止如此,由于上层利益牵扯太深,民国政府对基础产业的兴趣整体甚至不如大清。
比如著名民族企业家范旭东向美国贷款1600万美元准备生产纯碱,纯碱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按理说这种东西应该是国家支持来做,但是民国政府不但不支持,甚至拒绝担保贷款,导致厂子也没开起来。
尽管买办阶层蹦跶的凶,1949年到了之后,就跟秋后蚂蚱一样很快崩了,淮海战役结束后,南方的买办集团眼瞅大势已去,开始搬往香港或者美国,从这段时间到1978年,这是一段买办退潮期。
不过这不是故事的结尾。
改开后我国基本啥都缺,只要能把海外的东西倒腾到中国来,就能发财,那时候走私成风,汽车、彩电、相机、甚至录像机,都有人走私,大家可能难以想象,90年代穷成那样,这些东西在中国价格卖得比国外贵得多,现在想想,简直离谱,最明显的就是那个桑塔纳。
90年代中国工人工资都不过百,那玩意卖20万,普通家庭不吃不喝两百年收入。为啥很多老混混喜欢吹牛逼自己当初开过桑塔纳,因为那时候开桑塔纳几乎相当于现在开着一辆六七百万的库里南,事实上现在中国很多巨富,就是那个时代倒腾彩电汽车这些玩意起家的。
更夸张的是,当时文物商店的文物在咱们看起来依旧很贵,但是在老外看起来便宜的跟白送一样,所以不少人就干起了把中国文物往外倒卖的活,太多文物就这样莫名其妙流失到了海外。
甚至可以理解为,90年代是个遍地倒爷遍地买办的时代。
为啥美国那时候对中国丝毫不担心,想想就明白,一方面我们确实比较弱,要啥没啥;另一方面市场化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买办阶层,上文也说了,买办和民族企业家是天敌,不等美国出手,这些买办会为了自身利益自发地清理那些想自立门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