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下,这个时候的买办还是中性的,因为做生意本身是中性的,不然现在外企的人都成汉奸了。
那时候最盛产买办的,是一个叫“香山”的地方,香山不是北京看红叶的那个香山,说的是广东的香山县,那时候很大,包括现在的中山市、珠海还有澳门,现在已经没有了,对,孙中山先生就是香山人。
香山的澳门那部分很早就被葡萄牙人给占了,1999年才收回,香山那地方土地贫瘠,当地的人只好自谋出路,于是大量的香山人去葡萄牙人那里干活,这也是为啥孙中山先生的思维那么开放,也是因为他们香山县一直在和外国人打交道。
由于香山人跟着洋人到处溜达,海外遍布香山人,比如耶鲁第一个华人留学生容闳,也是香山人,很难想象第一个留学生是山西人对吧。香港那边更是多得数不过来,所以改开后,原来香山县的那块地盘的人本来就视野广思维野,又接到大量的华侨投资,所以发展的特别好。
等到上海开埠,西方的洋行在上海纷纷开业,这就需要大量的买办帮忙,想起来长期跟他们合作的香山人,于是大量的香山人被送到上海,帮助上海洋人开展业务,这些香山人又把更多的同乡叫过去。
相比广东,洋人在上海的业务大的多,所以近代以来一般说的“四大买办”(席正甫、唐廷枢、徐润、郑观应),都在上海上班,只是这些上海买办中,四个里有三个来自香山,剩下一个来自苏州。
当然了,上海的买办属于“巨型买办”,还有不少分布在香港,比如前段时间死了的那个何鸿燊,澳门赌王,他所在的家族起家是一个叫“何东”的人,这人本来是怡和洋行的买办,后来成了超级大户,再后来把一家子都带入行,全家买办,鸡犬升天。其他的买办家族也差不多,当时就有“何罗施冼蔡,女不忧嫁外”,这几个家族不仅干的活差不多,都在帮洋人打理事务,而且互相通婚,甚至近亲结婚。
那他们这些人平时都在忙乎啥呢?
主要是中国当时三大特产,棉花,丝,茶叶等等,把这些东西收购回去,然后卖到国外,顺便从国外进口鸦片。鸦片战争中中国不是打败了嘛,被迫同意列强在华销售鸦片。不过后来中国这边军阀们也在种鸦片,不仅种,还出口,导致美国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中国进口的鸦片搞得很崩溃。
整体而言,大部分买办都是中性的,性质有点像现在外企上班的员工。有一些还非常有家国情怀,比如唐廷枢,这人以前是怡和洋行买办,后来在李鸿章的邀请下,参与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轮船招商局,这个公司也是晚清少数几个能和外国公司抗衡的中国企业。
事实上清廷后来搞的洋务运动,主要也是依赖这些人,当时叫“官督商办”,官僚们怎么会懂如何组织现代企业嘛,所以李鸿章他们大量启用了那些有洋行工作经验的买办们,还有郑观应,这人大家应该很熟,他不仅一直在参与洋务,还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盛世危言》就是他写的。
但是有一部分买办屁股决定脑袋,做了不少坏事。比如中国当时没啥工业产能,清廷和很多民间企业家是想发展现代产业的,但是如果中国搞起来,那些负责把国外生产的洋货卖到中国的买办不就失业了嘛,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挠,甚至通过倾销的手段往死了搞国内的工业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