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美国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尤其在过去。
就以真锅淑郎为例,出生在日本,但现在是美国人。据说,他之所以离开日本,还是受美国研究环境的吸引,他曾经说过:美国简直是研究的天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刺激,讨论、交流,然后继续。进步就诞生了。
这确实让人警醒。看一下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很多也是美国籍。从全世界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纳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美国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但换一个角度看,真锅淑郎现在已经90岁的高龄,他获诺贝尔奖的重大成果,也诞生在上世纪60年代,因此这段话,更多形容几十年前的美国。
以现在美国越来越民粹、越来越保守的做法,甚至对一些中国留学生各种刁难排斥,美国还是以往的美国吗?这,或许就是美国的警讯了。
更要看到,诺贝尔科学奖有滞后性,有时甚至长达40年、50年。一些科学家即便有诺贝尔级的科学成就,但身体不好,提前过世,也就失去了获奖的机会。真锅淑郎的获奖,就可以说是滞后50年的承认,老爷子身体好也是加分。
因此,现在的获奖,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不是当下科研实力的反映;或者说,现在的科研水平,往往几十年后,才会集中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