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中美博弈的持续进行下,我们同欧洲、美国之间仍有一场拉锯战,虽然中国和立陶宛当下并无太多的直接经济利益,但中欧关系事关大局,双方应当妥善处理。在美国的介入下,中欧的友好合作任重而道远。
第三,可以注意到,美国虽然不能够公然允许台湾当局驻美机构改名,但美国在中国发表声明后立即支持立陶宛,可见美国一方面接受了立方的讨好,另一方面也是有意利用此事在台湾问题上再一次试探中国的底线。
立陶宛,作为一个小国,在这个事件中所做的说到底还是一个利益的权衡。但是,这一次立陶宛对于利益的权衡或许并不明智。
从历史经验来看,2016年的乌克兰全身投靠欧美却终究被内战击垮一蹶不振;九十年代的马其顿在台湾问题上同台独分子、欧美政客沆瀣一气,却落得国内局势紧张的局面;1992年的拉脱维亚在台湾问题上作梗,最终以向中国道歉收场。
再看到今天的立陶宛,当局在国会中并无太多的支持力量,疫情的冲击,经济的困难也引发着社会的极度不满,尽管当局试图用政治手段对中国污蔑、骚扰来转移群众的注意,但其在经济上的无能与不作为仍旧无法解决问题。眼下,立陶宛国内游行,矛盾激化,其却仍在中国、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招惹事端。一心投靠欧美、面临内忧却还在外惹是生非,相信终有一天立陶宛会自食苦果。
其实在相关问题上对中国进行侵犯与试探的国家并非少数。如今立陶宛的行为变本加厉,试图引发其他蠢蠢欲动的小国的“破窗效应“;这些国家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在向他们所选定的“欧美队伍“表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