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曾讲过的一句话:“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这是继1938年毛泽东写《论持久战》之后、时隔82年中共决策层再提“持久战”。
“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反攻”。如果把这个“持久战”提法用于中美博弈,那么,当下中国已不再是战略防御,而是到了战略相持期。新中国建立的70多年里,美国长期对华处于攻势地位。
美国对华的第一轮攻势从1949年开始,可称其为“军事攻势”,包括邻国冲突、军事封锁、核讹诈等,中国被迫采取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还研发了“两弹一星”,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战略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不受侵犯,解决了清末长达近百年的“挨打”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后,美国对华的第二轮攻势开始了,可称其为“意识形态攻势”。自由化思潮在中国一度盛行,加之1990年前后的苏东剧变,中国爆发了政治风波,陷入被动。
但很快,通过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以及此后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手段,中国很快稳住了局面,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出现了第一波高速增长浪潮。美国攻势再次被挫败。
第三轮攻势发起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可称其为“经济攻势”。美国公司通过投资、兼并、入股等方式,试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影响中国走向。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如华为、腾讯等优秀中国公司都是在此后迅速壮大,充分学习美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融资手段、科技研发等,最终挺进世界公司的一线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