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夺命三板斧”终于奏效了,一举撕垮美国根基

作者:
2021-04-17 11:44:26

美国身份政治的另一面是性别矛盾。起源于1968年的西方“第二波”(the second wave)女权采用社会运动而非过去议会斗争和工会斗争的方式进行斗争。相较于“第一波”女权以英国为中心、以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指导,“第二波”女权起源于美国,其指导思想是波伏娃和马尔库塞的融合,本质上属于新自由主义左派。

“第二波”女权很快催生出了与之相关的LGBTQ(Lesbians, Gays, Bisexuals, Transgender, Queer)性别运动。虽然其反应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从最终造成的实际效果来看,与其说是促进了两性在职场上的平等、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倒不如说是催生乃至进一步巩固了“7×24”小时的“007”工作文化。从马克思主义范式的阶级视角出发,这一运动则更像是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相对优势的阶级地位而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实行的“障眼法”。

美国在70年代经济陷入滞涨之时发起性别平权运动更多是为了缓和经济矛盾,对其他国家输出新左派意识形态只不过是一个附加的好处。美国的性别身份政治和种族身份政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后者是自上而下施加的。

言论自由

美国将自己标榜为世界上言论自由的灯塔,但是言论自由本身也在撕裂社会。媒体的作用是使国际政治有序化,而大众传媒可以分为媒体和社交媒体。如今,大众传媒的科技门槛越来越高,媒体越来越受到金融资产阶级的操纵,也为进一步激化美国的社会矛盾推波助澜。

以2016年美国大选为例,希拉里在数次民调中相较于特朗普优势明显,但是最终却被特朗普击败,这一经典案例能够充分说明言论自由在资本和科技的冲击下导致了言论不自由。支持特朗普的选民的群体画像大体是这样的:白人,中年,低工资,低学历。他们支持特朗普的反全球化反精英,主张美国优先和孤立主义,排斥外来移民。

在美国农村,经常有一个村子连一个村子的住户门口挂着“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特朗普竞选标语)的标志,这能够说明在草根阶层特朗普很有市场。那么为什么在民调中他们经常被忽略呢?这里就有两个概念,分别是阶级失语与社会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