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历史书上总是说,圈地运动给城市工厂提供了劳动力,给资产阶级发展甚至后面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契机,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淋淋,不是粉饰太平就能让人忘记的。
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以及轧棉机的出现,棉花种植取代了薅羊毛,成为了新的时代风口。
资本大量的涌入,伴随而来的就是残忍的黑奴三角贸易。
因为棉花的种植、采摘、加工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而黑奴就成为了维持这种畸形经济的基石。
在长达约400年的黑奴贸易中,学界估计有1200万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其中保守估计有150万人死在路途中,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美国黑奴人数最后停留在了400万。
每当一望无际的田野中绽放出无数雪白的棉花,黑奴们就要在监工指挥下分组采摘棉花,并进行去籽等加工。加工好的棉花被打包装船,沿河而下运到港口,再漂洋过海,出现在欧洲和美国北方的纺织厂中,最后成为体面的白人身上穿的衣物。
这些黑奴,对那时候的美国来说,只是一种人形牲口,不光自己是商品、是工具、是私人财产,就连生育权,也是属于奴隶主的。
这些被黑人的血汗滋养起来的棉花,背后其实还有一层,就是可怜的被屠杀到成为濒危动物的印第安人。
没有对印第安人系统性的屠杀,黑人奴隶主也没有土地来种植这些棉花。
所以,在欧美的话语体系里,一说到纺织业,潜意识就想到暴力驱赶,一说到棉花,想到的就是血汗劳动和奴隶制。
这也就是为什么欧美要抓着棉花行业说事儿的原因,美国最擅长的,就是麦卡锡主义,用大规模的宣传和不加以区分的指责,特别是没有证据的指控,造成对人格和名誉的诽谤。
而这类的宣传,或者说造谣,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发受众的潜意识来达到共鸣,从而得到迅速的传播。
04
新疆的棉花不是目的
中国的纺织业才是他们的目标
这次欧美的联手狙击,背后其实还有经济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