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棉花:东方的男耕女织和西方的血腥资本!

作者:
2021-03-27 12:01:19

早在的东汉时期,中天竺僧人迦叶摩腾来到洛阳,翻译了《佛说二十四章经》,其中就有“吾视诸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砾石,视氎素之服如弊帛”的描述。

唐代著名僧人玄奘法师西游到于阗国(今和田地区)时,也发现当地人“少服毛褐毡裘,多衣絁紬白氎”。可以说,棉花棉布的引进对于西北地区人民是极大的帮助,毕竟当地苦寒,早年冬日只能穿兽皮,有了棉衣棉裤,让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提升。

根据杜晓莉博士的考证,“古贝”是梵语Karpasa音译而来的,又写成“吉贝,”“白氎”则是波斯语Pambak dip的音译。不同的称呼也可以看出棉花南北两线的不同输入路径。

棉花虽然在西域和西南地区栽种历史悠久,但是传入中原时间却相对较晚。

晚唐时期,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东游印度和东土大唐,曾经在幽州(今北京地区)见到棉花,但那时棉花还是观赏植物,而非农作物。

宋代开始,棉花在中原腹地才开始载种,元代棉花种植开始在大江南北铺开。

明代丘濬的《大学衍义补》中记载:“宋元之间始种(棉)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为大力发展棉业,还专门“置浙江、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负责棉花种植生产的官方机构,在元朝政府的引导下,种植棉花成为了当时与桑蚕养殖并列的重要农产业。

而这一时期,一位被尊称为“黄道婆”的女性横空出世,她在改良了海南黎族棉纺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并发明了专用的纺织机,极大提升了中国棉纺织的效率和水平,也为女性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男女平等”,中国社会也进入了真正的“男耕女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