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杨洁篪遇到了一位文静秀美的姑娘,
她叫乐爱妹,是他的上海同乡,
同样的勤奋优秀,才华横溢,忠诚爱国,
两颗年轻的心擦出了爱的火化。
乐爱妹也是一位资深外交官,曾任驻美使馆参赞。
同时,她心地善良,喜欢扶危助困,
曾被授予首位“外交部扶贫工作名誉大使”称号。
她,成为了杨洁篪的太太。
在英期间,杨洁篪先入伊林学院后到巴斯大学,
又转至伦敦经济和政治科学院攻读国际关系,
这是,是英国唯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
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
据一位同期学者回忆:“当时每月的生活费大约84英镑,使馆对如何使用生活费有严格规定,每天必须记账,回国时将账本交回审核。交通费只能报销居住地至工作单位两站之间的地铁月票。每月可支配零用钱,大概只能够买一条香烟。”
在这种情况下,
杨洁篪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两年留学生活。
期间,也曾有留学生叛逃的消息传来,
但他的目光却始终坚定:
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回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04
1975年,25岁的杨洁篪回国了。
他在北京天坛展厅中,见到了“篪”的真正模样。
那一年,他跨进了朝内大街225号,
被分配在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
这里,被称为中国译事界的“国家队”。
勤奋好学的杨洁篪很快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每天,他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虚心向前辈们请教问题,然后记录在本子上。
他是天生的语言者,语感好,又勤奋,
很快便在人才济济的翻译室脱颖而出,
不久,他得到了为邓小平做翻译的机会,
多次担任邓总设计师会见来访政要的英语翻译。
压力大,辛苦,但进步也是飞快的。
后来,他曾回忆那段日子说:
“当普通科员无法接触高层领导,当翻译则不同,可以亲眼目睹高层外交活动,学到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我常常很用心地观察领导人怎样处理一些棘手问题,自己反复琢磨,教益很深……”
在翻译室,他工作了15年,
1983年3月2日,杨洁篪伉俪与年近古稀的资深外交家章文晋夫妇,一起登上了飞往华盛顿的飞机。
目的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