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笑笑,推推眼镜,继续沉浸在苦读中。
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一个机关缺名翻译,
听说上海电表厂有个小工懂英语,
于是就把他“借”走了,
这一走,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些笑他的人,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了他。
很多年后,老班头谈起他还会唏嘘,
那“懂英文爱读书的小工”,名字挺难写:
他叫杨洁篪。
曾任中国外交部长,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02
1950年,农历庚寅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
上海黄浦区北京西路、温州路附近一处弄堂里,
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
由于属虎,家族中一精通古汉语的老先生便给他起名“洁篪”。
篪(chi),是中国古代一种竹管吹奏乐器,
状如笛子,双手水平横握,
不过很可惜,现在已经失传了。
虽是普通之家,但家教甚严。
从6岁起,每天5点,
杨洁篪都会被祖父叫醒伏案练字,
纸张摆放、握笔手法、站姿身形都极严格,
天天苦练,直到小学6年。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他不仅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字,
大气儒雅的气质也悄然沉淀。
小学毕业,杨洁篪考入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
这里,非常重视英文教育,
被誉为“新中国外交官和外语人才的摇篮”。
当时的杨洁篪,身材挺拔,办事沉稳,
话不多,却正直成熟,人缘非常好。
和他同一宿舍上下铺的同学,叫王光亚。
后来,成为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宿舍里,还有一位65级的小学弟崔天凯,
后来,成为了中国驻美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