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掩护身份,不仅有武官,还有大使馆其他部门。
比如前苏联的军事情报机关GRU的军官,在使馆里就曾扮成文化参赞,出入酒宴,谍战千变万化,不一定非得安插在武官处。
各国普遍利用了这一点。
一般驻别国的情报站站长,和其他级别最高、最重要的那几位,都是有外交身份掩护的。
这样,一旦出事,可以回旋,可以免于被捕。
所以,当年四大情报部门之一的掌门人,在香港回归后,敢以民间人士的身份,种一旦暴露就是铁定被抓的身份,而不是外交人员的身份,亲自深入台湾打探情报。
是真的艺高人胆大。
大使馆,在冷战期间,几乎就是个情报窝。
因为那时候美苏铁幕嘛,两国交流很少,包括红色中国也是,外国人几乎没机会进中国实地搞谍战,都是靠公开的报纸信息,和大使馆交流。
笔者就记得几则史料。
中国大跃进,地方虚报产量,报纸一片报道,这些数据很多外国人看了,还真信以为真。
彭德怀访问东德,东德领导人说,对面的西德在拼命搞福利社会,看中国的大跃进,说肉产量那么高,仓库都堆不下去了,希望彭总替他转达并争取一下,中国向他们大幅度增加肉食出口。
彭总听完后就沉默了,说据我前不久在一些地方调查,报上的宣传有许多假话,你们不要全信。
然后,回去后彭德怀上了庐山,写了万言书。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全球化开启,各国大规模的人员信息流通,大使馆的情报重要性就少了很多。
而且,大使馆和公开半公开的情报人员,就是明晃晃的靶子,各国的窃听监控技术,都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