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靠这样的野蛮生长的手段,从1990年前后开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行业先以掌握先进制造工艺为目标进行尖端研发,获得新型芯片的进口权;
然后,通过多个渠道寻求世界先进的芯片代工厂落户中国,遂有了台湾人张汝京2000年开始在北京亦庄搞了中芯国际(SMIC),2004年开始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大高校每年至少培养2000名以上的工程师输送到IC行业。
2007年的时候,西安那边的英飞凌、奇梦达等IC企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不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有没有哪家公司收购了国际上的IC行业核心技术(注:事实上,美帝政府没有批准任何中资企业收购其困难的芯片公司)。
但笔者知道的是,到2014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了25年后,北方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2英寸28纳米等离子硅刻蚀机,全面通过中芯国际(SMIC)生产线全流程工艺验证,并获得订单。
这TMD就是零的突破!
2、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
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脚步非常困难,中国不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上,更不能长期受制于人。
中国无法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除非13亿人民加班加点种地纺织搞代加工来,支撑5千万上等人的现代化生活。
轨道交通领域就是一个标准例子。
记得到2010年,发改委一共批了25+10共35个城市的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每条地铁的成本大约为200亿,其中机电设备(机车、轨道、盾构机、接触网、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等等)至少80亿,50条线就是4000亿。
大家知道,只有形成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地铁造价。如果购买全进口设备,机电设备成本至少要上浮50%!
而花了这么多钱,有哪些人得到好处呢?国际产品生产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