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觉得跟我们普通人没关系,所有的基础设施的最终承担者,就是一国国民。
做生意要算账,但是怎么算是个大问题。
造盘尼西林厂要花钱,没错;甚至花冤枉钱,也没错。因噎废食吗?所有的事情都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国家,一定不吝投入。
“比较优势”通过公平交易,可以使双方获益。这个本身是要约束条件的,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经常是不具备的。
曾经有一阵子科特迪瓦产生了经济奇迹,他们种可可有比较优势。
但好景不长,过两年就被收割了。初中世界地理有讲过,不在饥荒临界点时,农产品的可替代性实际上是远高于工业品的。
中国这样的大国、这样的人口基数,不完成工业化,不实现核心产业的工业化自主化,是没有前途的。
“先进技术是不能靠引进的”,这句话是惨痛教训后的真知灼见。
三、最后再讲个故事
陈志武:“我在一本书的序言里,说了很多让国防科大教授很愤怒的话:国防科大银河计算机系花那么多的钱,就是给中国未来计算机博物馆提供很多的展品除此之外,没有享受任何的好处。(博鳌论坛)”
那么来看看历史:
1949年11月,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联合成立了一个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又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组织”。
银河I亿次机宣布成功之后,巴统组织放开了亿次机对中国的销售;银河II十亿次机宣布成功之后,巴统组织放开了十亿次机对中国的销售...
我们有1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对英法德这些国家来说,人口6千万左右,很多东西是自己生产还是去国际市场买,最多让全球的供需变化波动个百分之一二,对市场的影响不大,花费总额相对也不高,对价格可以不太敏感。
日本1.2亿,韩国才5千万,美国也就3亿。但中国不一样,14亿人如果全推到国际市场,是会强烈影响整个市场供需的。
自己能生产,还出口中低端市场,一切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