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政府到底想就对华关系释放什么信号?
刚刚过去的一天,拜登政府高官或候任要员们延续过去一周的态势,继续密集发表有关中国的表态。但国际舆论的普遍反应,是他们说得越多,政策信号反而越混乱了。
如何判断美方这些涉华表态的虚实?我们又能否借此拼凑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轮廓,弄清它到底想干嘛呢?
有美国问题学者梳理这些表态,发现它们大致出自“三大渠道”。不同渠道,也决定着相关表态的性质。
1
拜登政府官员的记者会,算是外界观察目前华盛顿对华政策倾向的第一个渠道,相对官方。
但光从这个渠道看,信号还很模糊,甚至有些矛盾。
美东时间27日,布林肯正式就任首日。美媒密切跟踪着新国务卿第一天上班的动态。
早上,美国务院准备的欢迎仪式有些简单,因为防疫要求,只有大约30名员工在场,还都带着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布林肯现场发表讲话,不算短,但并没引起多大关注。
有的美媒把讲话“浓缩”得只剩两句:强调全世界都需要美国的领导;承诺修复与全球伙伴的关系。
这样的内容,显然提不起记者们的兴趣。
到了下午,布林肯再次露面。媒体终于等来更具信息含量的新闻:新国务卿首谈对华关系。
美中关系“可以说是今后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这不是什么秘密。”在作为国务卿的首场记者会上,布林肯说,“这段关系出现一些对抗的面向,也有互相竞争的一面,但双方也有合作的空间。”
虽然在记者追问下,布林肯再次表示认同所谓“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但还是有媒体认为,新国务卿首次正式涉华表态,比过去谈了更多与北京合作的一面。
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为例,布林肯进一步解释,说美中关注许多相同问题,两国需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也希望我们能追求这一点,这符合大背景下我们的外交政策”。
美国首席外交高官,在记者会这样的正式场合,强调围绕相关议题的对华合作符合美国外交政策......布林肯表态一出来,立刻占据了美国甚至一些国际媒体的头条。
但这并没能使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变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