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统一,不能以分裂分子的行为来左右来决定。而应该以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追求来抉择。清朝时期,为了和平收复台湾,康熙九次和谈均以失利而告终。积极谋求政治解决台湾问题,努力通过和平谈判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康熙皇帝不改的初心,也是清廷基本国策。
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与台湾郑氏集团谈判一直没有中断。而且,康熙皇帝每次都最大可能地表达诚意。经历九次失败谈判后,康熙认识到以单纯和平方式统一台湾的希望何其渺茫,他不得不作出最后的抉择——万不得已时,必须付诸武力。
即使他在最终对全台实行大兵压境之时,依然没有放弃和谈的努力,并在最终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台湾问题。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暴卒,其长子郑克臧继位初即遇害,12岁的次子郑克塽初立,郑氏集团风雨飘摇。康熙决定出兵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清军,直逼澎湖。二十二日,清军强攻澎湖郑军主力,清军大获全胜。
七月五日,郑氏集团全面接受清朝和谈条件。十三日,施琅按照和谈条款,率清军登台湾岛,兵不血刃,在台湾万民夹道欢迎中全面接收台澎金马。康熙皇帝还以“海外孤忠”,称赞郑氏一门收复台湾并回归祖国的功绩。康熙收复台湾的壮举在中国大统一的历史成为光辉典范。毛泽东曾称赞:“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
对中国政治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千秋功罪,后人评说。康熙大帝也许因此而赢得后世“圣祖仁皇帝”尊号。三百多年过去了,康熙“谈”收台湾这一最可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正如时任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先生所说:康熙统一台湾,对于今天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天,台湾当局,甚至连给中国大陆和平谈判的机会都不给,一门心思榜住美国大腿,从无归心之意。康熙时期的九次和谈讨论统一,何时能有?台湾没有和谈统一的意愿,台湾没有和谈统一的行为,这就是现状。而这个现状不能任台湾当局常年累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