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印度农民一波更比一波高的抗议浪潮,莫迪政府可能觉得有点委屈,还称参与示威的农民都是受人“挑唆”、误解了政府的纯良动机?
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印度农民此次激烈的抗议活动与政府通过法案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农业改革法案出台前,印度政府没有获得农会组织的充分理解,在遭到农民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依然提交议会通过。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利用了自己在议会拥有的多数席位,置反对党关于成立专门委员会讨论该法案的建议于不顾,仅以口头表决的形式快速通过了法案。
实际上,莫迪上台以来,执政党在议会的多数席位使政府习惯了在几乎所有重大改革问题上采取单边行动,忽视与反对党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印度媒体称,这已经成为一种风格,即采取突然的、破坏性的政策来改变现状,比如2016年的废钞令、2019年突然取消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在莫迪政府看来,这种戏剧性、突然的举措是信心和信念的表现。也有一些人将其称为“Policy by Jhatka”,意为“震动”。
只是,当这一次涉及到最敏感的农业改革问题,这种模式开始遭遇“滑铁卢”。
其次,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大部分抗议农民来自印度北部的农业大省——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
这些都是印度粮食高产的邦,旁遮普邦还素有印度粮仓之称,在这些地方特许的粮食中间商仍把持着粮食收购,并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游说集团,使得任何有损于大集市的改革都难以推进。再加上,现在旁遮普是反对党国大党执政,莫迪政府指责此次抗议活动是国大党煽动的。
同时也有参与抗议的旁遮普组织人士表示,尽管领导人可能有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但这一活动目前与政党保持着“安全”距离,没有设定任何政治议程,不是为了政治未来而做这一切。
作为执政党和在野党,在国内政治运动中有没有利用和煽动,这就很难有个所谓评判了。再说了,有没有煽动,这也是印度国内的事,跟我们外边的人扯不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