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华为南征北战,熟读《毛选》的任正非秉承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高举着狼性文化大旗,相继在俄罗斯、拉美、中东、欧洲等地区攻城拔寨,开始向国际巨头挺进。五年之后,任正非在内部做了题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的讲话,正式宣布向美国进军。此时,在大洋彼岸等待着华为的,是思科。
成立于1984年的思科,在通讯领域的国际市场份额上一骑绝尘,“思科在你身边,世界由此改变”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华为想要拿下美国市场,与思科的决战不可避免。2002年,亚特兰大电信设备展会,华为率先亮剑,将展台直接布置在思科展台旁边。
游客们惊喜地发现,在性能和技术旗鼓相当的前提下,华为设备的价格要比思科低20%。借助这次展会上的碾压优势,华为在美国的销量上涨超过70%,一夜成名。不过,思科也不是吃素的,很快炮制出“华为威胁论”在思科被炮制出来,在美国媒体的渲染下,两方剑拔弩张。为扭转不利局势的思科,甚至在内部成立了“打击华为”工作组,多次公开宣称“将在美国起诉华为”。
为了不留话柄,任正非要求研发组与技术小组,对华为的每一款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修改,绝不能存在抄袭的情况。但就在一年之后,思科在德克萨斯正式起诉华为。
在长达77页的诉讼状上,思科给华为安上了“21项罪名”。由于在美国本土打官司,华为胜算并不大,因此有人建议任正非公开华为产品的源代码,以此来扩大声势,立于不败之地。
但任正非拒绝了,他很清楚:思科对华为的封杀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他们真正的目的是遏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发展。年近花甲的任正非掷地有声:海尔输了,联想输了,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输了,我们不能一直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