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想不到的是,1000多套房子,只用了2个月就销售完毕,王总一算账,足足赚了2000万。
从此家人再也不用担心聪聪的奶粉了。
只不过这点钱在房地产行业就是毛毛雨,老王很快发现要想在房地产业突飞猛进,就必须低成本拿到贷款。
于是他开始频繁周璇于各个银行之间,一向霸气的王健林有时也不得不亲自出面去求一些行长。
其中一位让王健林印象深刻,因为堵了他55次,办公室、小区里,王总甚至在他家楼下蹲了一宿,可那行长每次都是绕着走,最终还是没把款批下来。
日后,王首富曾多次在公开演讲时说起这事儿,往往还会补充一句:
“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万达做大做强。”
语气中带着一丝强烈的不甘,其实怨恨有时是一种比希望还强大的力量。
赚了第一桶金的王健林带同事去香港游玩,站在维多利亚港的码头,海风微醺,王老板望着对面的君悦酒店,有感而发:
“人这一辈子就是应该有这么一栋楼,否则白混了......”
那时内地房地产业和香港基本还没什么联通,此时王老板大概也不知道君悦酒店就是郑裕彤的,就是这位香港富豪日后拯救了许家印。
这件陈年往事足以印证王首富日后的一句话:心和舞台是个逐渐放大的过程。
王健林刚创业,开会说3年后要做1个亿,手下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位斗胆说到:
“如果能做100万,就很不错了。”
实际上连王老板自己也低估了中国房地产的潜力,3年后一盘家底,竟然发现已经完成了5个小目标。
此后万达便进入到野蛮生长的模式,开始全国布局,
2000年,万达跻身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总资产近百亿元。
舞台大了,心也大了,王老板这时发现赚钱不是个问题,如何持续赚钱才是个问题,如果一定要给“持续”加个期限的话,他觉得至少应该是100年。
在王健林的观念中,住宅房地产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住宅用地会越来越少,而大家的需求也是有限的,这都导致这个行业的风光不能持续太多年。
什么样的商业才能持续呢?
王老板想到了两样东西:消费和娱乐。
当时这样的眼光是很超前的:中国城市人口的收入提升,必然会带来消费升级。
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想逛好的商场,想住好的酒店,想去好的游乐园,想去看好的电影,想像欧洲人一样去现场支持自己的球队......
而这些,是可以通过商业地产联结起来的。
现在看来,这好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那是2000年啊,小编还在吃5块钱的盒饭,搞不清楚麦当劳和麦当娜的关系。
所以,当王健林表示要把主要方向聚焦在商业地产时,万达众开疆元老们少有地表达了异议,总裁丁本溪说:
“何必啊,做住宅,只要能搞到地,钱轻轻松松挣到手了,何必搞商业地产那么麻烦的事儿呢?”
只是在万达内部,王健林的决定从来没有人可以撼动。
2002年,万达开了一场“遵义会议”,决定万达将以商业地产作为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会议开了三天三夜,争议很大,很多人仍然觉得转型风险太大,别到时没法回头。
最后王总拍着桌子说:
“人家说,不到黄河不死心,我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
心不死的老王,带着万达来了场硬着陆,历经三年,当了222次被告后,终于奠定在商业地产的江湖地位。
除此还收获了一个副产品,据说万达的法务如此强大,大概都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6
1992年,当王老板已经实现了5个小目标时,许家印也在舞阳钢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万元。
拿着这些积蓄,许老板便来深圳闯荡,在一朋友家住了三个月的走廊。
机缘巧合下,他进到一家叫做“中达”的贸易公司。
能说会道的许家印,不仅很快为公司搞来了10万元的生意,还深得中达老板的常识,3个月便被晋升为办公室主任。
可不要小瞧这个位置,迎来送往,许家印也由此接触到了很多有能量的人物。
无论何时,许家印一提起中达的经历,总会表达对老板的敬佩之情。
然而,他从未提及过老板的名字,总是以“老领导”和“老板”来代替,其实他说的是两个人。